时间:2019-07-02 来源:杭州图书馆 作者:社会文化活动部 点击率:567
李白诗云: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”。古装美人的风姿,一直让人心驰神往,但你知道古代人都是怎么化妆的吗?6月22日下午,杭州图书馆和元合会馆共同主办的“美人出画”国风妆造沙龙在杭图1号读者交流区举行,现场座无虚席。
国妆老师顾小思手把手教现场的观众怎么快速撸一个最美的古风妆:当你穿上美美的汉服小裙子,发型、妆容、姿势都是很讲究的,一个现代感太重的妆会让你很出戏,搭配上不同朝代的“网红妆”,效果就不一样啦。活动中,顾老师随机选了一位坐在前排的读者,来给大家现场演示明清时期有名的“三白妆”。张天爱在《妖猫传》里也化过这种妆,即额头和下颌、鼻子都为白色,只有脸部染出红晕,这种方法会让额头看上去更为宽广明亮,下巴更为饱满,鼻梁也更加高挺,就像我们现代打造面部立体感一样,古代化妆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:敷铅粉、抹胭脂、画黛眉、贴花钿、点面靥、描斜红、涂唇脂,乍一看似乎比现代化妆简单多了,其实该有的打底、修容等一步没少:
1、敷铅粉:自古以来,美白是女性亘古不变的追求“敷铅粉”实际上就是现代的打底,不过那时候可没有粉底液.最早汉代常用的是米粉,后来改用铅粉,但铅粉毕竟对人体有害,爱美的武则天就让人研究无毒铅粉,怎么给铅粉去去毒呢,机智的古代人想到了使用鸡蛋.
2、抹胭脂:古人的胭脂是用红蓝花制作的,有一种很时髦的抹法——绵胭脂,也就是通过提取红蓝花的汁液,再用丝绵质地的绵状物浸泡,做成一个另类的粉扑,然后再轻轻地抹在脸上,是不是非常机智又时髦了呢!
3、画黛眉:眉毛是面妆上的重中之重,也被称作“七情之虹”,古代类书记载女子眉毛的有百余条,愁眉、啼眉、绿眉、柳叶眉......明清的纤细眉毛同出一脉,只是清代面妆上越加清淡,自此眉妆已经失去了珍奇斗艳之式,审美越来越同步化,我们为眉形做一张图表的话,大概就是以下这个样子。
4、贴花钿:花钿这种妆饰从秦开始就有了,只是当时还是宫中比较流行,到了唐朝以后开始广泛流行,最简单的花钿是一个小圆点,复杂一点的则是用金箔、色纸、云母片、茶油花子、螺钿壳、翠鸟羽毛等镂空剪出形状,用呵胶贴在眉心、眼角、花钿的颜色也很好看丰富,它的主色调可以分为三大类:金黄,翠绿,艳红,有时候也会保留原材质的颜色。
5、点面靥:面厣装饰也都是用胭脂点染,盛唐以前一般为两个黄豆大小的小点,汉代繁钦就有《弭愁赋》说到,点圆的之荧荧,映双辅而相望,盛唐以后式样更为多变,有的像钱币形状,称为“钱点“,有的像桃杏一样,被称之为“杏厣”。比较有钱的贵族,还会在四周用各种图案去装饰,也可以叫“花厣”,花卉图案不一定在嘴角两侧,也可以画在鼻子周围。
6、描斜红:“斜红“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,很多人以为到唐朝才有,其实只是唐朝时发展的最为鼎盛,唐朝一些墓葬出土的女俑,脸上都会绘上两道月牙形的妆饰,有的像血痕一样是伤痕状,有的非常工整像两枚弯弯的新月。
7、涂唇脂:在唇妆方面唐朝又占了一个之最,是点唇样式最为丰富的一个朝代。比如:石榴娇、大红春、小红春、半边娇、万金红、天宫巧、淡红心等。其实从颜色上来看,除了已有的朱砂,唐朝女性更喜欢用檀色,正所谓故著胭脂轻轻染,淡施檀色注歌唇嘛。